分节阅读_23
作品:《未央金屋赋——天娇》 起首挺起胸,大踏步地向临菑城方向走去走去
长安未央宫栗夫人宫室
“阿母,内史生辰将近,”内史公主牵着母亲的袖子轻轻摇,眼里满是期望,欲语还羞。
“阿母未老,吾女生辰未忘,此要事也”栗夫人忍不住取笑了宝贝女儿一句当她不知道啊,小妮子哪里是盼望生日,想要礼物才是真的吧。大汉的内史公主,和所有孩子一样的喜欢收礼,特别是珍贵稀奇的礼物onno
眼光爱怜地在女儿健康粉红的面庞上留连,栗夫人心中尽是唏嘘。
其实,要论道刘嫖对陈娇几乎疯狂的心疼和宠爱,后宫诸妇中心有戚戚焉者唯有长公主的老对头栗夫人。
栗夫人唯一的女儿内史自幼多病多灾,前些年好几次病重到几乎夭折,让栗姬操碎了心;后来,甚至迫不得已送女儿出宫住了两年,情况才好转。
可奇怪的是,栗夫人和馆陶长公主这两个都极宠爱女儿、有相似经历的母亲,却总也无法相处和睦。
“阿母,诸兄可记得”内史的问话打断了母亲的思绪。
栗夫人笑吟吟反问“过之往矣,诸兄有失有忘”
“唯”内史有些不好意思了。她怎么能怀疑哥哥们呢兄长们都很疼她,从没有忘记给她庆生
“前日,于长兄处见一金兔佩,薄玉嵌之,光彩殊丽。”期期艾艾地,小公主到底忍不住向母亲打听了“阿母可知大兄为何人所制”
那只兔子形状的金佩给内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写意的造型,巧夺天工的镂空,点缀有切成薄片的绿松石和碧玉,让整个配饰显得尤其金碧辉煌炫目非凡。
“金兔”栗夫人蹙眉,想起确有此事。腰间悬挂用的配件都不大,要镂空又要切片装饰的工艺要求太高,宫外匠人根本做不了,为此刘荣专门请了内府的名匠。
扫一眼女儿的神情,栗夫人心下了然“阿荣曾言,此物欲赠至亲至要之人。彼定为内史生辰之贺礼无疑”
“阿母,当真”小公主喜形于色。
“自然至亲至要之人非内史何属”栗夫人莞尔她的长子刘荣一贯爱护弟弟妹妹。
“阿母”内史公主欢叫着扑进母亲怀里,笑颜如花阿母既开了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齐国都城临菑
路中大夫被围城联军的将领们簇拥着或者应该叫押解着走到最前方
“路中大夫,”开言的人是围城三国军将中的首领,明显比其他人警惕性更高“君年轻有为。今祸福存亡,一念之间切莫自误,切莫自误啊”
另几个原本已有些缓和松懈的封国将官闻言,神色齐齐一紧,几只手同时按向佩剑剑柄。其中有人更是直接出言威胁“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
一路上忙不迭打躬作揖、满口承诺的路中大夫心中一凉看来,自己今日怕是不能善了了。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齐王急匆匆登上城头。这些天来,齐王对这个亲信家臣的回归可是望穿秋水。
临菑城被围多时,很久不能知道外界的形势,两眼一抹黑的滋味可不好受,尤其在这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城头,城下;君与臣遥向对望临菑城上,齐王面容模糊,只有黑色的王服冠带在日光下分外醒目。
缓缓俯身行了个大礼,路中大夫骤然从左袖中掏出红巾,挥舞着高喊着奔向城门“大王,大王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
“竖子,安敢欺吾”早就提防的首领勃然大怒,从身边亲卫手里一把抢过战戟,追着对准路中大夫的背后,恶狠狠掷了出去。
“啊”一声惨叫,大夫躲闪不及被戟尖刺穿腿肉,几乎生生钉在地上。
反应稍慢半步的其他围兵将领也纷纷追上,一时间刀光斧影,血肉横飞
“周太尉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大王”刀剑加身,血流如注的路中大夫拼尽最后一口气,向城上嘶声呼喊,满身的血比他手里丝巾的颜色更加鲜红。
“贱人”
“竖子”
“狗官”
没多久,路中大夫横倒在地,再不见任何动静。但叛军官兵们仍旧不依不饶,骂骂咧咧地对尸骨百般折辱。
“卿家”泪水从面颊边滚落,齐王眼目俱裂,愤恨欲焚这些就是他的叔父们,他的所谓的亲人们跑到他家抢劫,还当着他的面杀害他最能干最忠心的家臣‵′
路中大夫用生命喊出的话语,其实并不最重要城头城下悬殊的高低间距,再加上一条护城河,这样的远近距离根本不可能听清区区一个人的喊话。
关键是那方丝巾当初派大夫远赴长安时,齐王君臣二人就定下暗号若吴楚势大,则用白巾;天子胜利,则红丝巾。
现在消息带到吴楚灭亡不远,齐国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等长安援兵一到,危机就消减接触了。
“大王大王”城头上其他官吏不明就里,不过物伤其类之下更激发同仇敌忾之心。
齐王抹一把眼角,向臣子们说明情况“吴楚败。吾辈坚守城池,王师可待”
“喏”齐兵齐将们精神都是一振形势明朗化就好办了。
齐王还想再向众人嘱咐些什么,然而一个摇晃几乎跌倒。齐王并不是强壮的人,长期的攻防交战,对前途命运的担忧恐惧以及今日痛失信臣的刺激,令他实在不堪重负。
被搀扶着跌跌撞撞步下城头,齐王中途猛回首,向守城主将命令“待漏夜,汝定收路中大夫归城不计代价”
话到一半,哽咽得说不下去
601 贺捷
二月中,打不下梁国望西兴叹的吴兵,又被条侯周亚夫在背后暗算骚扰了粮道。焦头烂额之下,吴楚不得不从睢阳城撤军,到下邑找周亚夫决战。
事实证明骄兵必败固然不是真理,哀兵必胜更不是,尤其当哀兵饿得头昏昏眼花花之时可怜,素以轻悍闻名华夏的吴楚兵士,最后真不知是输给了王师的勇武,还是败于自己辘辘的饥肠。
传递军报的红翎急使日夜兼程换马不换人地奔向帝国的中心长安,捷报的内容很短吴卒多饥死,乃畔散。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夜亡去,度江走丹徒。
报捷的马蹄声击碎了压抑京城多时的不安与沉闷,顺带着也敲碎了寒冬最后一层防护。似乎只一夜间,新芽和花苞就争着抢着,摆脱掉枯枝的禁锢。
新绿,瞬间铺满整个长安城春天,终于来了
最近天子在长乐宫呆的时间越来越长,留居未央宫的时候则相应地减到最少。廷尉署秉持圣意在未央宫大兴冤狱,人抓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有嫔御后宫被牵连在内。
此事的处理上,皇帝多少有点动机不纯,借题发挥。
中央和地方势力之间,利益交织纠葛不清是常态。外朝如此,内廷宫禁尤其如此。由于皇宫只进不出的特性,派系分化更严重更复杂。
来自全国各地的宫女和宦官和故乡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宫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是朝臣和地方豪强争相收买的对象这是从商周以来就有的政治现象,谈不上好坏。
平常,天子偶尔也利用这类往来为自己所用。不过,现在形势变了。是到了乘机肃清一下的时候了那些由反叛封国派来的,或与叛方有交往的,甚至只是有嫌疑的该杀的,不该死的,都得腾腾动动了。
与未央宫不同,长乐宫这次几乎没卷入这场风波。窦太后这人眼盲心明,瞎眼皇后能熬出头绝不是白给的
二十多年皇后生涯积累的人脉班底,能留到今天的全是至忠能干之人。这些旧人被分派到长乐宫各个要害,将整个太后宫填塞到铁板一样密不透风。
所以,当前的长乐宫对天子是安全和惬意的代名词自己母亲的地方嘛
长信宫东殿是按华夏最古老的坐西向东朝式样建造的,优越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使其成为长乐宫主人们最经常的起歇处。
拜近日气温骤升所赐,火盆是全不用了。午后的宫室内弥漫着新叶和杏花的清香。厚重的殿门全部大开,只有内层镂花拉门和室内几道大屏风彼此错落,虚情假意地阻挡春风时不时的探头探脑。
高位上,窦太后斜斜靠着高枕假寐。小窦绾则挨在太后身旁瞌睡连连,估计起先在捶腿,现在动作早停了。
另一头,小小的阿娇趴在皇帝肚皮上忙着打盹。天子半睡半醒,大手拍抚阿娇的后背,有一下没一下,慵懒散淡。
这段时间皇帝真的累到了初战失利、弟弟和将帅冲突、初次面对战争的紧张、同室操戈的压力桩桩件件,日以继夜地消耗着天子的精力和健康。到后来,皇帝全靠天性中一股不屈不挠的坚韧硬撑着。
如今首恶吴楚已败,大局底定,剩下的小鱼小虾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松懈下来,满满的倦意就铺天盖向刘启陛下袭来,好像总也休息不够似的。
长公主浅眠,早早起了。现在正坐在长子陈须身边三心二意地翻看一本帛画。刘公主时不时的抬头看看母亲、瞧瞧弟弟、瞄瞄女儿,再摸一把儿子,眼里嘴角满是喜色梁王的战报还附带着送来一份家信,是一桩喜讯“陈硕平安”。
一个内官蹑手蹑脚进来,轻轻禀告“诸皇子女请见进贺”
帝后还没反应,窦绾倒是一惊醒了,险险跌下来;不远处的长公主伸手一把扶住,安抚地摸摸窦绾的面颊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胆小得很,老一惊一乍的。
皇太后意气阑珊地挥了挥手,完全没有起身的打算。长公主取过一只软垫加在母亲身后,让老人家靠得更舒服些。
皇帝倒是想坐起来;可刚一动,陈娇就不满地嘟嘟哝哝,小脑袋在大舅父胸口蹭来蹭去以示抗议。天子想想就歇了心思儿女不是朝臣,父子间犯不着那么拘礼再说,皇帝也实在很舒服自在,懒得动弹。
于是,当一群皇家子女进得门来,看到的就是祖母和父皇一副闲散到极点的样子,完全没有平常正襟危坐的皇家气度和威仪。
皇子公主们彼此看看,依旧如仪行礼,齐声唱贺“儿臣贺父皇大捷,愿我大汉武运长久。”
皇帝微笑着抬手示意“平身,赐坐”
阳信公主刚坐下,就觉察到大妹的脸色不对。南宫公主直勾勾瞪着父皇的方向,眼神快烧起来了。
顺着妹妹目光看去,阳信立刻明白了南宫恼怒的缘由馆陶姑姑家的陈娇正趴在父皇怀里睡得香喷喷,那么多人进来恍然无觉只给个后脑勺,连抬头都欠奉简直比皇帝都大牌。
“南宫”阳信小心翼翼地提醒大妹看看地方,不要多事。
“阿姊”南宫公主用手往自己头上比划了一下,再向父皇陈娇方向撇撇嘴。
“南宫,汝”阳信一挑眉,忽觉背后被拉了一下。回头只见小妹林滤半张着嘴,也是紧盯陈娇,口水都快掉下来了。
再一次更仔细观察一下,阳信几乎和两个妹妹同仇敌忾了陈娇脸朝里,束发的发卡正露在外。发卡金地镶玳瑁,缀着云纹状的红珊瑚,虽不大但玳瑁和珊瑚的色泽纹路却是再正不过。
又是新的和陈家表妹见过那么次,她的配饰首饰就没重样过,每次都是又珍贵又漂亮馆陶姑姑可真富啊
想起自己首饰盒子里那数的过来的几件饰品,阳信有些心酸和陈娇这个翁主比起来,她们姐妹三个正牌公主是何等的寒酸
大汉的公主们有封邑,但封邑收入有限;衣食无忧而已,想靠那个置办奢侈品是不用想的。如果不巧封地贫瘠,说不定还要贴钱出来封主领主有很多义务的,没有只索取不照顾的道理。
比方说,馆陶长公主的馆陶县就不是多富庶的地方,受益有限。刘嫖一家能过上如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