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献上的美人 第138节

作品:《被献上的美人

    看着她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刚刚走神就是在想念萧持的事儿,王七娘刚想出口的揶揄噎了噎。

    容易害羞,爱脸红的绿萼突然这么敞亮地表达出了对君侯的思念……

    可见是已经到了思之入骨的地步了吧?

    她到底没有放过这个调侃好友的机会,笑吟吟地将这话说了出来,翁绿萼听完之后,的确有些不好意思,但她也跟着点了点头,用温柔到有些像叹息的语调说道:“是啊,我颇思他,几欲入骨。”

    后来,翁绿萼将这句话写进了家书里,附带瓜宝七个月时的脚丫拓印,让信使转交给了远在数百里外的萧持。

    萧持洗干净了手,拆开那封厚厚的家书。

    先掉下来的,是女儿的脚丫子印。

    萧持情不自禁地用手比了比,才惊觉小孩子长得有多么快。

    分别两个月,瓜宝就长大了一圈儿似的。

    默默想了会儿女儿可爱的小脸,萧持低头继续看妻子给他写的信。

    信上的内容不少,写了她与瓜宝的日常,看到瓜宝已经能模模糊糊地唤她‘娘娘’的时候,萧持脸上露出一个笑。

    情不自禁地想着,瓜宝什么时候能学会叫阿耶?

    抱着这样的期待,萧持接着往下看。

    当他看到‘是,我承认,我颇思你,几欲入骨’这一行字的时候,被战场上的硝烟锤炼得愈发冷峻肃然的脸庞罕见浮上一点淡淡的红。

    不过好在,他的确被晒得黑了不少,这点儿脸红,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他心底的震颤,却无法压抑。

    萧持仔仔细细地看完书信,又舍不得收起,将信纸拥在心口前紧紧贴着,仿佛那样,就能缓和一番他心底无声的激荡。

    姁姁。

    他在心底默默唤着妻子的名字。

    再等等他,再等等他——

    ……

    时间过得飞快,翁绿萼虽然遗憾自己过十九岁的生辰时,萧持还是没能陪伴在身边,但今年多了个瓜宝,有这么个活泼爱闹的小人儿陪着,她心头那点儿寂寥与失落很快就被抚平。

    再一眨眼,瓜宝已经快满周岁了,十一个月大的小人儿很有一颗雄心壮志,发现自己能站稳之后,她就想走路,想跑想跳,但乳母不敢放手,时时在她身边环着手臂护住她,还惹了瓜宝不高兴。

    豫州的冬天又悄然来临,翁绿萼半卧在罗汉床上,看着瓜宝在铺了厚厚一层织毯的地上爬来爬去——不让她走,她爬总行了吧?

    翁绿萼暗暗感慨这孩子真是精力无限,这一点多半是随了萧持。

    黄姑说她小时候很文静,能不动弹就不动弹,可好带了。

    不像瓜宝,她们的视线简直不敢错开一瞬。

    自从她会爬了之后,就热爱探索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有一次众人到处寻不到她,愫真急得都要掉眼泪了。

    最后,大家才在东梢间屏风后的角落里发现了呼呼大睡的瓜宝。

    想到女儿成长历程里的那些趣事,翁绿萼脸上笑意柔软。

    地毯上爬来爬去精力无限的瓜宝,肥美的小身子忽然一顿。

    紧接着,她脸上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表情。

    翁绿萼柔声问道:“瓜宝,怎么了?”

    瓜宝皱着肉嘟嘟的小脸蛋,仿佛在气恼于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紧接着,翁绿

    萼看着她指了指天,又捂住耳朵,小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

    黄姑她们都有些茫然,不知道小娘子想要表达什么。

    翁绿萼看出来了:“瓜宝是想说打雷了,是不是?”

    瓜宝第一次遇上雷暴天,被吓得不轻,被翁绿萼搂着睡了几夜,才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瓜宝听到她的话,连连点头。

    还是阿娘懂她!

    众人看了看外边儿放晴的天空,今日没下雪,也没打雷。

    小娘子为什么要突然说雷呢?

    她们想问一问女君,却见原本闲适靠在隐囊上的翁绿萼突然间坐直了身子,紧接着,她的眼睛越来越亮。

    不过须臾之间,她们就看见女君急匆匆挪下了榻,穿上鞋之后往屋外飞奔而去。

    杏香在后面急得跳脚:“女君,氅衣——”

    外边儿那么冷,女君衣着单薄,怎么扛得住冻。

    就在她着急地拿着氅衣追出去时,却看见女君脚步轻盈又难掩急迫地奔向一道依稀有些眼熟的身影。

    遥遥看着那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杏香想哭又想笑。

    观音大士保佑,女君终于又和君侯团聚了!

    再度跌入这个暌违数月的怀抱,翁绿萼紧紧贴着他,不愿意抬头。

    萧持看着她穿得这样少就出来了,正想念叨,但是久违的软玉温香在怀,他闭了闭眼,咽下涌上喉头的酸涩,一下又一下地抚着她缎子般的长发。

    “我回来了。姁姁。”

    他搂紧了她单薄的脊背,一字一顿道:“这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再也不会分开。”

    翁绿萼闷在他怀里点了点头:“你说的,我可当真了。”

    萧持笑了,捧起她的脸,目光近乎贪婪地扫过这张在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美丽脸庞,却只克制地在她眉心落下一个近乎于虔诚的吻。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