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回收站 第143节

作品:《快穿之回收站

    要是江易能跟老范家闺女成了,倒是也不错。

    据说老范那两口子可会捞钱,攒下了大把的家底儿。

    有老范老婆看着,老范也就是从手指头缝里漏一点给前头的儿子。

    大头还是闺女的。

    江易成了老范女婿,老范没准还能让江易接他的班。

    江易有了媳妇,又有了工作和钱,还有什么可怨恨他这个亲爹的?

    好像……这事也不坏啊。

    江易哪知道他这三个时代的老单身,居然已经有人,都把他的婚事给惦记好了。

    此时此刻,他正开着一辆四处漏风的破吉普车,奔着云河县去。

    他坐的是驾驶座,旁边的副驾座上,坐的是冯庚。

    年过七十的老教授坐在后排,虽说道路颠簸,坐在车里东倒西歪,抛上抛下,老教授还是尽量保持着坐姿端正,护着旁边座位上的公文箱不被颠下地。

    “白教授,云河县是沁城最穷的县,交通也最差,您……可要有心理准备啊。”

    冯庚也不知道怎么分析着县志呢,就突然说要来云河县考察?

    恰好他老家也正好是云河县的,就自告奋勇地给白教授当向导了。

    而江易,这个年轻人,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要去云河县实地考察,而云河县交通不发达,好些地方压根就没通车。

    也得亏白教授有人脉,左拐右拐地不知道从哪里借来了辆吉普车!

    虽说吉普车它破了点吧,哪哪都漏风,但好歹不用自己走路啊!

    就是白教授开了一段就有点体力不支。

    江易就说他看也看会了,不如让他试试。

    结果可好,他这一试,倒比白教授开的还更稳一些!

    这是看看就能学会的事儿么?

    他在江易旁边瞪大眼睛看了好半天了,怎么就没看会呢?

    白教授兴致勃勃。

    “交通差,最穷都不要紧,只要有发现就好啊!”

    又穷又差,对于他们研究历史的来说,压根不算事儿。

    要都是经济发达地区,那地上的建筑,地下的墓藏,早就不知道被挖被毁了多少回了。

    能轮得到他现在来考察吗?

    还是江易的思路对头啊!

    这才研究了云河县的资料两三天,他就有了重大发现。

    云河县里跟凤凰有关的地名,习俗,居然有那么多!

    一定是这里没错了!

    他想到这儿,忍不住又看了冯庚一眼。

    这小冯还是本地人呢,居然还没小江脑子动得快!

    不过好在小冯是本地人,他们考察的时候有小冯当翻译,不至于听不懂云河话!

    作者有话说:

    第108章 八零年代(17)

    他们一行三人, 花了三个小时,总算到了云河县城。

    冯庚领着来到一家招待所。

    “白教授,云河县是贫困县, 就算是县城里, 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招待所,最好的就是这家了,条件有些简陋啊……”

    白教授抬头一看招牌名:彩鸾招待所。

    他就笑了,“挺好挺好!这名字好!就这家!”

    彩鸾招待所就是一个二层水泥小楼。

    他们直接就开了个三人间。

    这三人间里就放了三张木板床,床上铺着条纹床单, 每张床的床头有个柜子,另外靠窗又多了套桌椅,四面都是大白墙,水泥地面。

    屋里没有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和冷热水房都在楼道顶头,想洗漱还得带着牙刷牙缸和毛巾去。

    江易当学生穷游时, 住过的最便宜的青年旅社都比这条件好。

    不过他来到这个时代也有一个多月, 江家小院连自来水都没有,他也住了好些日子了,因此倒不觉得有什么。

    冯庚是本地人,熟练地去买来了三份晚饭。

    不过这晚饭也就是大烩菜和馒头, 味道只能说马马虎虎而已。

    但江易知道在这儿可没得挑。

    就沁城市内的大小饭店都没多少,而且一般最晚也就营业到七点半。

    就更别说贫困县城里了,冯庚能在六点半买回热乎能吃的饭菜都很不容易了。

    冯庚一边啃着馒头, 一边对白教授说,“县城里太穷了, 总共就三家小饭店。这家卖馒头和烩菜的小饭店还是多亏了挨着招待所, 不然没准晚上都不卖饭。”

    这话江易倒是相信, 就他从窗户上往外看,不大的街道上几乎都没啥人了。

    什么烧烤、k歌、酒吧夜生活啥的,想都别想。

    白教授兴致不减,完全不在乎晚饭好坏,刚刚吃过就拿出云河县的地图来。

    “咱们主要考察四个地方,凤台集、凰尾坡、娘娘庙,还有仙迷镇……”

    一夜过去,三个人早早地起来,收拾一番就开车上路。

    之前从沁城市到云河县城的路就已经很崎岖了,没想到,出了云河县城,那更是坎坷。

    破破烂烂的吉普车开在泥巴路上,叮叮当当地哪儿都响,江易坐在驾驶座上,都担心它会散架……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还没到仙迷镇,车子就抛锚了。

    白教授和冯庚都下了车,冯庚愁眉苦脸地说,“要不我步行去镇上,看看能不能找着车先过来接你们?再想办法把车子也拖过去?”

    白教授把他老朋友的电话找出来,“你去镇上打这个电话,看看他能不能让人过来帮忙?”

    江易却打开了后备箱,“先不用,白教授,冯老师,你们可以先坐在路边歇一歇,看看风景,我试着修修,没准能修好呢!”

    冯庚听着就想笑,“还是年轻人胆子大啊!这不光敢开车,连修车都敢上手啊!”

    万一修坏了,这小伙子能赔得起吗?

    白教授看了看天色,又看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土路。

    “让江易先试试吧,咱们去歇会儿!”

    虽说一腔热情吧?可就刚刚那段烂到不行的土路,差点把他这把老骨头给颠散了。

    江易已经从后备箱里,把他带的大背包给拿了出来,拉开拉链,取出了几样工具。

    当然了,这辆破吉普本身也备了两三样家伙事儿。

    江易拿了个扳手,就钻到了车底下。

    冯庚看得目瞪口呆,“小江这架势,还挺像那回事儿的啊!”

    白教授笑了,“年轻人,有想法,胆子大,心灵手巧啊……”

    他说到这儿,看到冯庚,又加了句,“冯老师的老家跟这里差不多,还是要好一些?”

    等听到冯庚说差不多的时候,白教授就点头感叹,“能从这样的条件里出来,考上师专,也是很不容易了。”

    冯庚不好意思地谦虚几句,“也是那时候政府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政策好,我上了师专,一分钱都没花过,都是公费补贴的。不然以我家的条件,可是供不起。”

    江易在那儿修得起劲,他们聊得也起劲。

    “我们村里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肯定是吃不起的,会用磨好的小米粉掺杂上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模样都挺怪的,以前就没多想过,这几天,我也跟着看了看明异经,发现没准真有可能跟明异经里那些珍禽异兽有关呢……”

    白教授满脸兴致勃勃,“现在还有这种习俗么?冯老师会做吗?”

    “有的,尤其是村里,好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做好几种,光是看着都觉得眼晕,我是没学会……可能年轻些的,都不大会。”

    白教授还要再问,就听到土路的拐弯处,有人过来了。

    一对小夫妻,抱着孩子,拎着篮子,看穿着打扮应该是本地人,从后方走过来,路过抛锚的吉普车和白教授他们三个,不由好奇地多看了好几眼。

    白教授冲着他们微微一笑,还点了点头。

    那对小夫妻互相看了看,匆匆点了下头,就脚步加快往前走。

    白教授的目光落在了他们怀里抱着的小婴儿头上。

    小婴儿也就一岁多,黑胖黑胖的,头上还戴了个小花帽。

    白教授看的,正是那顶小花帽!

    “等等,等一等!”

    白教授喊了两声,看到小夫妻没啥反应,就赶紧拉了把冯庚,“快,快帮我叫住他们……”

    冯庚跑过去叫住小夫妻的时候,这两人站住是站住了,但很明显,不知道想到了哪儿去。

    年轻媳妇警觉地护住怀里的婴儿,年轻汉子瞪大了眼睛挡在前头。

    “你们叫俺们,有啥事?”

    冯庚赶紧冲着他们一顿叽哩咕噜地说。

    等听明白了白教授是从首都来的一位大教授,特别有学问的那种,还是来他们云河县考察民风民俗的,这对小夫妻才算是放松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