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品:《穿越农家,科举为上

    下人没有看着李耀安的年龄,就表现出看不起的样子。

    笑着接了拜帖,让李耀安稍候。

    等了差不多两刻钟,下人回来,说是刚好今天杨知府休沐,让李耀安进去。

    “公子运气真好,今天杨知府没有外出,您一递拜帖,杨知府就吩咐了小的领您进府。”李耀安从袖子里掏了一个小荷包递给这个守门的小人,里面装了一两银子。

    那下人收了荷包,笑得更开心了。

    还跟李耀安说了些杨知府的忌讳。

    比如杨知府讨厌阳奉阴违的、不干实事的,有些时候脾气还有些急。

    做事若是拖拖拉拉,就擎等着被赏板子了。

    听得李耀安觉得杨知府就是个嫉恶如仇的包青天。

    等见到人的时候,李耀安才真觉得自己的一两银子花得值当。

    进去后,就见一个有些黑壮的中年男子坐在大堂里。

    你不说他是文臣,别人都不敢相信这杨知府是个文臣。

    感觉他随时能举起身边的人,来一个飞甩。

    “咋看起来这么弱鸡,不亏是周崇义那家伙推荐的人。和他一样白白嫩嫩的,就不像个能干事的!”

    听了杨知府这么说自己,李耀安只觉得一头的黑线。

    李耀安恭敬的行礼道:“杨知府放心,小子虽看起来体弱,还是能吃苦的。”

    杨知府摸着胡子道:“也对,你们云清书院的台阶,既然迈过了,就不可能是什么病秧子。”

    “你明天直接到衙门户房去,拿着行礼,有人给你安排住宿。”

    曾经的病秧子李耀安,恭敬答是。

    也不见杨知府有考自己学问的样子,就呈上了自己画的画给杨知府。

    杨知府也不看,挥手让李耀安退下了。

    等李耀安刚走出房门,就听里面传来了豪爽的笑声,边笑还边说:“看吧,西宁。你三叔的风范咋样,周崇义推荐的人,肯定被老夫唬住了!”

    带着李耀安出去的下人和李耀安都沉默不语,一头黑线。

    下人见李耀安看他,他给了李耀安一个尴尬的笑。

    自家大人这德行,是真不像文官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耀安一到衙门户房,连行礼都没有放下,就让李耀安重新登记抄写永熙府的户籍。

    衙门吏员那急匆匆的动作,安排了李耀安就跑的样子,真是如风一样。

    李耀安任命地开始处理户籍,忙了几天户籍的事情。

    李耀安终于知道了,原来杨知府身边的吏员基本都是军营里出来的。

    只有少数是考取了秀才功名招进来的,这些人被杨知府用得叫苦不迭。

    看到李耀安进来,也不管他才十二岁,听了是个秀才,就急匆匆喊他处理户籍之类的文职。

    就这样十来天下来,李耀安的吃饭速度都提高了。

    好不容易,在处理完户籍的时候,杨知府终于想起了李耀安。

    就让李耀安去见他,向他汇报一下,这几天户籍的处理。

    “你说说永熙府户籍情况。”杨知府自己站在太阳底下,蹲着马步。

    李耀安也只能站在旁边回复:“今年永熙府有36万户人家,比之去年增加了1560户。”

    “其中商户有1080户,其余480户是农户......”

    李耀安将自己统计的数据一一背给杨知府听,还是头一回有人连新生儿的男娃女娃的数据都统计了的。

    杨知府看向李耀安,觉得可以把李耀安放到其他地方去了。

    第二天李耀安就被打包到了刑房。

    望着满满一屋子的卷宗,李耀安脑袋都快炸了。

    有谁还记得他的年龄,童工不能这么用啊!!!

    第71章 有人鸣冤

    “咚!咚!咚!”有人敲响了府衙的鸣冤鼓。

    杨知府急匆匆收拾好自己身上不整齐的官服,拉着还在刑房的李耀安就去了前衙。

    这些天,他是真发现李耀安好用了。

    以往让人头大的卷宗,被李耀安整理得整整齐齐,牢房中的犯人也有一些重新审理了。

    现在牢房都少了很多犯人了,该判什么刑,这小子都不用翻律法的,百分百是正确的。

    这次他打算让李耀安在升堂的时候做文书登记,也可以提醒一下他。

    没办法,以前他糊里糊涂被赐了个文官。

    老爹也不让他辞官不干,他就硬着头皮找了军营中读过书的。

    一路上几人有商有量,还让他坐到了知府的位置上。

    可前些日子,他身边最得力的那个举人因为年龄问题,回老家了。

    他写信给自己认为最厉害的读书人周崇义求助,他就给打包了这么个小屁孩儿过来。

    没想到周崇义真是个好人,这李耀安太厉害了。

    真不想放人......

    李耀安这两个月来,也渐渐熟悉了知府衙门,有些公事也被允许参与。

    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可杨知府不知怎么的,可着他一只羊薅。

    李耀安只得加快脚步 ,以防被杨知府拖着走。

    到了前衙,杨知府假意咳嗽了两声,端着些步子,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李耀安坐在堂下,将笔墨纸砚备好。

    杨知府喊了升堂,很快就传了鸣冤之人。

    来人是永熙府下面的临江县固永村人,名唤肖三娘,其大哥在医馆门口被临江县赵三麻子抢夺了钱财。

    告到县衙,县衙却将她大哥给抓了起来。

    “民女肖三娘,状告临江县赵三麻子抢夺钱财致使我阿爹身故!”

    “再状告临江县知县,贪赃枉法与劫匪勾结!”

    堂下的女子,跪在地上,口齿清晰,一双眼睛极为坚韧。

    杨知府问:“可有证人?可有状纸?”

    肖三娘赶忙将拜托一个秀才写的状纸双手奉于头顶,并高声喊道:“民女有状纸,医馆的人也可作证,还请知府大人为民女做主!”

    李耀安上前接了状纸,看了看,递给了杨知府。

    杨知府用眼神询问李耀安该怎么弄,李耀安轻声说:“先退堂。”

    杨知府惊木一拍,收了状纸退堂了。

    后衙,杨知府觉得有些难办。

    临江县知县嘛,要去抄了他,这个他熟悉。

    但是赵三麻子可不好判。

    按照他的性格,自然是想让这样的败类去死,但律法又不让他死。

    他直接对李耀安说:“若是真如肖三娘所说,这赵三麻子我不想他轻判。”

    任性的要求给到了李耀安。

    李耀安深呼吸,让自己不急躁。

    “今天来观看的百姓还是很多的,难免临江县的知府不会得到消息。”

    “想要赶快收集到他的罪证,兵贵神速这才是最优先的。”李耀安轻轻叹了一口气,真心希望杨知府赶忙招到一个能信任的举人,这样他才不会这么忙。

    “那你带兵去吧,记得收集罪证。”杨知府干脆当了甩手掌柜。

    说了这话,就赶忙喊了自己的书童,让他带令调兵,并跟着李耀安一起去。

    若不是他是杨知府,李耀安都要炸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