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作品:《穿越农家,科举为上

    他又不是李耀安,看一遍不行,两遍就记住了的。

    那么厚的一本《大昭律法》都背完了,简直不是人。

    现在看人家的表情,那也是不带怕的。

    伤心难过的只有他和王朝了!

    四个人去藏书楼的路上,就听到其他学子在说去藏书楼看算数书。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李耀安提议,直接去书铺吧。

    四人这才转了方向,去马厩骑马下山。

    来到山下,找了个地方,将马暂时拴在那里。

    四人急匆匆往书铺赶,到了书铺的时候,王朝直接一屁股坐在书铺的板凳上。

    “我不行了,这天热不说,还跑这么快。你们快去找找吧,我先歇会儿。”王朝毫无形象可言,使劲儿用手给自己扇风。

    李耀光嗤笑一声:“哼,你就是该减肥了,才这么点路就撑不住了。”

    李耀安记得书铺里好像有算数类的书,根据自己的记忆去书架找。

    李耀明跟着李耀安,两人在书架的角落,找到了两本算数书。《九章算术》和《五曹算经》。

    《九章算术》主要讲解,计算土地面积时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还有按比例交换等问题。

    甚至有各种圆台、方柱、球体的体积算法,总之就是不要小看了古人。

    而《五曹算经》之所以被称为“五曹”,是因为书中包含有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等五个项目。

    讲解了这五种官员,遇到的各种日常问题和计算方法。

    题目内容涉及贸易、交换、田亩的计算,甚至还有军队中遇到的问题,总之主打的就是一个实用。

    李耀安因为有前世的基础,所以理解起来,也没什么费力的。

    两本书,四人凑钱,一共要了二十两银子。

    回到宿舍就开始临时抱佛脚,李耀安先看《九章算术》,大概过了一遍。

    又连忙去看《五曹算经》,中途李耀明出去给几人打了饭回来。

    李耀安看完两本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李耀明已经点好了油灯,李耀光和王朝还在讨论《九章算术》。

    李耀安拿了纸笔,研好墨,叫了几人一起跟着书上的算。

    有了李耀安的引导,几人也不是太笨,终还是理解了一些。

    第二天考试,是在各自的班上考的。

    周夫子被派到了他们乙班监考,一张脸上笑意盈盈的。

    特别是看到众学子眼睛底下的黑眼圈……

    众学子拿到卷子,左右看了看,周夫子干咳两声。

    众学子,这才不再四处看。

    等考完了,一片哀嚎之声,拿着卷子回自己书房的周夫子,迫不及待展开李耀安的卷子看。

    好家伙,不愧是在永熙府混得如鱼得水的,这些题,根本就没难得住他。

    接着又看了看李耀明的,周夫子点点头,底子不错,错得不多。

    后面的李耀光和王朝两个人也答对了不少,就是其他人有些惨不忍睹。

    周夫子连夜将乙班的算数卷子给审了,将名次誊抄下来,第二天一大早交给了院长。

    院长看了看,抚了抚自己的胡须,让周夫子先去忙。

    今天还有一个策论要考,考了之后,书院就要根据此次考试将一些人降班。

    升班却是不可能的,书院有明确规定,考上了什么功名,才能通过考核上相应的班级。

    所以,大家要面临的只有,降班的苦恼。

    两天的考核下来,众学子因为端午而放松下来的心,又全部提了起来,焦急的等待最后的审判。

    王朝倒是乐观,考完后就拉着李耀安,要继续学算数。

    本来一脸惨白的李耀光,这时也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跟着要学。

    没办法,李耀安只好一边讲,一边出题给大家做。

    第90章 书院喊你去收麦

    成绩出来的那天,有人欢喜有人愁。

    乙班有十二个人降到了丙班,剩余三十人留下。

    李耀光这次可不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留在乙班的,是以倒数第三的名次留在乙班的!

    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成绩。毕竟每逢考试,他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这很打击他的自信心的,因为这个,他高兴得多吃了一碗饭。

    算数这门学科,在这次考试后正式加入了众学子的学习中。

    李耀安整理了一些简单的算数题,拿给了童秀才。

    童秀才经过钻研后,又给族学的学子加了算数。

    李莲华那边也跟上学习,由李莲华教给族中的女孩子。

    近些年来,族中的婚嫁越来越好,甚至周围的村子有传言,要娶就娶李氏女。

    毕竟李氏女识字,还有一些手艺。教导孙子辈或者给家里添些家用,都很是不错。

    可惜的是,不好欺负。若是有丈夫殴打妻子的,那是别想好。

    要不是被打回来,就是等着和离,就是李氏女生下的孩子,也是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更可恨的是,带走的孩子都改了李姓!

    若是自家族里能出面调和还好,若是不能,自家一家人怎么和人一族的人斗。

    最好的情况无非就是要些银子,写下契书,断绝和孩子的亲缘。

    所以奔着过好日子的人家,就很希望娶李氏女。

    那些心里有鬼的,就敬而远之。

    李氏女因为有族里撑腰,加上本身认字有能力养家。

    只管在婆家好好过日子,上敬公婆,下抚孩子。

    让李氏女的贤名,越发被传扬出去。

    这次的算数,族里一些寡居的女子听说了也跟过来学。

    学好了,就等着李梁安排去做族里的生意。

    李氏一族的女子可谓是一些点点星火,她们的恣意、自由、无畏,感染了一些其他女子,让她们的生活渐渐从麻木中挣脱。

    十月的时候,书院又玩起了新花样。

    院长让书院的众学子去收麦!

    王朝觉得,这些都是针对他的!

    好不容易,算数有了起色,又要去收麦。

    这是要让他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肥肉,继续消灭下去啊!

    他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李耀光小时候虽然也收过麦,但也是很小的时候,帮着抱一些到田埂上啊。

    他到现在还记得小麦扎在皮肤上,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

    李耀明拿了药膏子出来,又翻找出一身旧衣服,完全就是一副准备好下地收麦的准备了。

    李耀安也找了套衣服,再找了几根绳子,用来绑住袖子,避免麦子进入衣服里。

    递给了李耀明两根,又分别给了李耀光和王朝,笑着道:“估计等我们收完了麦,还得写文讲述收麦的感悟呢!”

    这次李耀光也绷不住了,和王朝一起哀嚎一声,躺倒在自己床上。

    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众学子也收拾好了自己。

    跟在众夫子身后,下了山。

    有些富家子弟或者没有干过活的农家子弟,准备有些不充分。

    但没有任何人提醒,就连夫子也没有提醒。

    这就是要让人去受罪的,让人长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