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第39节

作品:《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张行因看透世情而沉寂多年的眼中重新有了光亮:

    “秦二世非寻常君王,这将是我墨家最好的机会。”

    ………

    项羽从不认为自己弱于他人。

    但面对秦二的挑衅,他竟然感到棘手。

    “你们随便反,看我给不给你们机会就是了”。

    这话就像是对他说的。

    若秦二作恶,那他造反的时机就到了。

    若秦二不作恶……

    嗤。

    他又不是一定要反。

    ………

    韩信意动。

    造反,这在任何兵书中都没有提及。

    他还真想学。

    虽然不会用上,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学。

    到时候买一本《历史》好了。

    【秦二对天志明鬼的否绝好像没有对儒家那样凶残?】

    【大概是因为崇古愚君抑民正切实对华夏造成危害,但天志明鬼没有。】

    【墨家幸运在他们当时太小众?】

    【不能纯算幸运吧?天志明鬼的根源在于墨子想不出该如何惩治作恶的君王,就只能编造天志鬼神来恐吓君王。】

    【在那个时代,有这种思维已经很勇了。】

    【但天志鬼神会禁锢科学的发展,秦二必须把它的影响扼杀在摇篮里。】

    禁锢科学?

    张行记得“墨家这种科学学派”这句话。

    天志明鬼禁锢了墨家的发展?

    秦二何出此言?

    想不明白的事张行只能暂且搁置,等拜见秦二再去求解。

    墨家其他弟子们也有许多想要询问秦二的问题。

    张行索性取出木片,将弟子们的问题归纳。

    ………

    确定天幕没有给出祈求鬼神之外的办法,黔首们非常失望。

    “阿父,秦二已经教我们了啊!”

    先前咬定要去上学的女孩突然说道。

    “你这女子!怎能如此称呼二世!”

    女孩捂住嘴,她也没注意,一不小心就说出来啦!

    “阿花,二世怎么教我们的?”女孩父亲降低声音问道。

    阿花放下手,一根根掰着手指头:“免赋、免徭役、上学……就不怕旱灾啦!”

    汉子愣了好一会。

    “是啊,免赋免徭役,就会有很多存粮……”

    【百家大议最终形成了大秦第一本启蒙《语文》,共计十册,涵盖十六家学说的思想。】

    【与此同时秦二腾出大量宫殿作为华夏书阁,尽收百家学说与各国典籍,对所有华夏儿女开放。】

    第21章

    【秦二和政哥在这一点上很不同, 政哥是看不惯的都要烧,秦二是哪怕看不惯也要保存下来。】

    【就算是糟粕,也有作为反面案例存在的必要。】

    【倒不完全是这个理由。按秦二的说法是还有些东西现在看是糟粕, 但曾经不一定是, 未来也不一定是。】

    【精华同上。】

    【所以秦二才会不断藏书, 那都是华夏文明的载体。】

    【文以载道!】

    【藏书圣体秦二。】

    【现在要给国家宝藏排序的话, 榜首华夏书阁毋庸置疑。】

    【始皇帝的传国玉玺都得排它后边。】

    【政哥估计做梦都想不到, 他开开心心建造的一百四十多处宫殿,最后就剩下章台宫、咸阳宫等几处常用宫殿,其他全被秦二拿出来藏书了。】

    【不止是藏书,还有青石宫这类典藏丞相工作报告的。】

    【然后国宝排名的时候,他建的宫殿功劳归秦二。】

    【政哥怒掀桌子!】

    这不能怪她!

    嬴云曼当然知道为什么能堆满这么多宫殿——全都是竹简木牍。

    不能直接往上摞, 太重了,会压坏下方的简牍。

    就算誊写为书后体积大幅度缩小,这些也还是不能扔。

    直接原地变国宝, 都可以作为文物验证华夏历史。

    她甚至必须每年拨款去保存这些简牍。

    若是有钱了, 还得翻修这些宫殿,尽量做到防火避水。

    当然,这些执念这个时代的人是不会懂的。

    所以面对祖龙的冷眼, 嬴云曼只能曲线救国:

    “儿臣没钱建新的宫殿, 还好有阿父留给儿臣的宫殿。”

    至于功劳归她——那关她什么事啊, 又不是她给排的名,归祖龙她又没意见。

    嬴阳滋咬着牙, 就怕这时候笑出来。

    她还是第一次看到阿父这种神情。

    这应该也是阿父第一次被人抢去功劳。

    ………

    萧何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文以载道, 说得好啊!

    一想到咸阳会有一百多座宫殿的书籍, 尽收百家学说且对外开放,他都快坐不住了。

    这自然是国家宝藏之首。

    不过他理智尚存, 知道始皇帝不太可能现在腾出宫殿用来藏书。

    或许《挟书律》都得等秦二继位才会被废除。

    ………

    现在的精华糟粕,曾经不一定是,未来也不一定是。

    纵使是秦二所厌恶的学说,她也不会像始皇帝一般将其焚毁,而是存入书阁,留给后世评议。

    此为适度,无过亦无不及。

    叔孙通抚着胡须,不由得感慨:

    “这就是中庸啊。”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要点:在秦历9年时,始皇帝批准李斯的上书,烧毁秦史以外史书,理论上来说这将是华夏文明的重大损失。】

    【但华夏书阁内的各国史书却只有极少数缺漏,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举手!我知道!因为政哥有备份!】

    【零分。始皇帝备份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史书那是真烧。】

    【是秦二藏的。她能以古通今就是因为早就在让星火部搜集各种典籍,《挟书律》出来后她把书全藏起来了。】

    【传出去:秦二带头违法犯罪!】

    秦历元年就是大秦一统之时。

    黔首们掰着指头算日子,虽然大多数都算不清。

    但秦吏们都算得清,一时间喜讯传遍各地:

    徭役全免就在二十七年之后!三赋将于十年后免除!

    伏地拜谢者无数。

    ………

    秦二违背始皇帝的法令,将各国史书留存到后世?

    又一波各国遗族动摇。